微信要推“分付”抢支付宝“地盘”
这个中秋,过得挺热闹。马云唱着《怒放的生命》卸任,余音还在袅袅。腾讯旗下的支付业务就连出重磅,一边传出第四季度将上线信用支付产品“分付”,一边接到央行149万元(人民币,下同)的罚单。
如该消息确凿,腾讯的这个信用支付产品距离京东白条、花呗的上线晚了5年左右,但毕竟还是来了。且以微信支付目前的体量,撼动当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竞争格局显然是轻而易举。
可是,如果说“分付”的出现意味着微信支付向支付宝发起了又一次“进攻”,那么“飞”来的罚单不免有些让人泄气。这已是微信支付平台财付通第二次接到央行罚单。第一次接罚单时还有支付宝作伴,当时因“实名制”问题双方各被罚款3万元。此次财付通却是独自面对金额翻了近50倍的罚款。
另一方面,一些数据和分析显示,微信支付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交易笔数目前虽然超过支付宝,但交易金额却提不上去,导致市场份额上仍旧低于支付宝。
打破交易规模的瓶颈,或许才是“分付”再此时被传推出的主要意图。
“分付”或将成微信支付大额化的契机
9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腾讯内部正在孵化一款信用支付产品‘分付’(暂定产品名称)。”据悉,“分付”预计在今年四季度上线,由微信支付团队运营,目前处在与部分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洽谈合作的阶段。
若“分付”顺利上线,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或可以使用“分付”先付款,再在账期内延长时间付款或者将账单进行分期付款。此外,未来“分付”或像“微粒贷”一样,通过开放白名单形式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助贷、联合贷的模式来运营。
时代财经就此消息向微信支付团队相关人士求证,对方称“暂时没办法回应。”
不过,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分付”的推出,对标支付宝的花呗以及京东白条的意图很明显。京东白条是业内第一款信用支付产品,上线于2014年2月,同年12月,支付宝则推出花呗。
事实上,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早已涉足信用支付领域。
9月初,美团上线了新型信用支付产品“买单”,产品模式与花呗类似,信用额度根据用户账户资质分为500元、1000元及1500元,可在适用商户处消费使用。去年6月,滴滴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先打车,后付款”的消费信贷产品“信用付”。而早在两、三年前,携程、飞猪、途牛等OTA企业就纷纷推出了消费分期产品。
微信支付如今才推出“分付”,看似是晚了一步,但移动支付网行业分析师慕楚告诉时代财经,“微信支付体量大,只要(分付)能够出来,是不会晚的。”
据益普索的《2019第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显示,财付通(包括微信支付和手机QQ钱包)和支付宝的渗透率分别为89.2%和69.5%,推算用户规模分别达到9.4亿和7.4亿。依靠强大的社交平台,财付通拥有比支付宝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但是另一方面,财付通的交易规模却远落后于支付宝。据iResearch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 Q1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的数据,支付宝与财付通仍然保持垄断地位,但支付宝占比53.8%,遥遥领先于财付通的39.9%。
就在今年7月,新网银行COO刘波就也曾发文分析称,微信支付的支付笔数与人群覆盖度都超过支付宝,但在支付金额上,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比例大概是6:4。刘波称“这意味着微信支付的人均账单厚度不到支付宝的1/3。”所以,此前微信没有跟风做信用支付产品,在刘波看来“理智、客观”。
但刘波也在文章中指出,“信用支付类产品有三个显性好处:高额商品促销量;支付时绑定卡无余额,作为兜底支付;账期提升客户体验。”
所以,先不看“分付”的推出是否填补微信信用支付的空白,从更大的支付领域来说,在已经有庞大用户群体的基础上,微信支付想要提升交易规模,跟支付宝一决高下,大额/高额交易必不可少。
慕楚也表示,“微信支付整体交易金额较为小微,未来向大额化发展,此类产品是一个契机。”
双雄争霸,战火连天
“分付”若出现,对于微信支付来说又是一次“奇袭”。
事实上,支付领域起步较晚的微信支付,能成为“双雄”之一,靠的是一次又一次“快、狠、准”的“奇袭”,成功将社交平台的庞大用户群体转化为了微信支付的用户。
2013年之前,支付宝因依靠着一家独大的电商平台且具有先发优势,牢牢把握住了支付领域的江山。腾讯虽早在2005年就布局了财付通,却始终没有“名字”,一直到财付通2013年8月推出微信支付。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帮助上线仅5个月的微信支付迅速发展了800万用户。当时有人戏言“微信支付一个晚上不花一分钱干了支付宝8年的活。”虽言之过大,但马云自己也将微信红包的成功称之为“珍珠港偷袭”。
同年,滴滴与快的之间的“补贴大战”,一定层面来看也是腾讯与阿里巴巴为了抢夺移动端支付入口而“挑”起的战争。最后这场战争以滴滴合并快的而结束。表面上看似腾讯赢了,但滴滴将支付宝纳入了支付渠道,实际战果是不相上下。
2015年春节,因上一年的“珍珠港偷袭”耿耿于怀的马云,亲自上阵宣传支付宝红包。然而,当年的微信支付却玩出了新花样,与春晚合作推出“微信摇一摇”,除夕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10.1亿次、摇一摇互动总量110亿次的数据“秒杀”支付宝的2.4亿个红包收发总量。
微信“红包”如今不仅取代了传统红包成为新的社交文化,也从社交层面稳固了微信支付的地位。据上述益普索的报告显示,财付通在个人类交易场景具有优势,今年一季度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48%和57%,而支付宝分别为42%和34%。具有强社交属性的发红包和转账是财付通的优势所在。
但在支付宝的网购“主场”,财付通处于弱势。
据益普索的数据,今年一季度线上消费类交易金额,财付通占比42%,支付宝则占比49%。在线上消费类交易场景下,网购是支付宝的主导优势。
今年第一季度的线下消费类场景上,财付通略胜一筹,但领先幅度不大。而且,相比支付宝,财付通仍然存在单笔交易金额偏低的问题。交易笔数占比方面,财付通51%,高于支付宝的43%。但交易金额方面差距非常小,财付通与支付宝的占比分别为47%和46%。
在消费金融方面,腾讯抢先布局,却被支付宝后来居上。
早在2013年,腾讯就成立了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提供小额经营、消费信用贷款等服务。2014年,腾讯发起设立了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并于2015年先后在手机QQ和微信上线了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微粒贷”。再往后,腾讯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动作就几乎暂停了。支付宝在此期间坐稳了“龙头”。
花呗和芝麻信用上线后,支付宝又紧接着推出了借呗、天猫分期购、口碑贷等产品。
腾讯接下来还能撬动支付领域及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多少的市场?或许,就要看“分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