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金融增长传奇谢幕
近日360金融(股票代码:QFIN)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19财年第三财季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7.34亿元,同比增长124.49%;营业收入为25.83亿元,同比增长301.95%。
新一季财报的发布,表明360金融高速增长的神话仍然在持续,不过对比过去的四个季度增速已在下滑。
连续几个季度超高速增长,耀眼的增长神话,让一度对互联网金融市场不大看好的投资者眼前一亮。财报公布当天,360金融股价应声上涨16.71%,资本市场的应激举动明显是对其强势增长的回应。
不过,看起来风头正劲的360金融,现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监管趋紧、国内巨头群雄逐鹿等等,行业寒冬之下,内外部的考验没有休止。在此背景之下,增长奇迹能否延续,尚且存在疑问。
营收、净利润减速,360金融进入“换档期”
360金融18年底上市后首份财报一经发布,就立即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注意,外界的质疑也随着这份财报的发布稍微缓解。到本季度已经实现连续三季度的超高速增长,更让外界对其认识再度改观。
过去四个季度净营收同比增长率261%、235%、128%、98%,四个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300%、340%、114%、27%。营收和利润均保持超高速增长让在美股上市的360金融跟开了挂一样。但很明显增速已经开始下滑,360金融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增速下滑说明高速增长已成过去,从超高速到中高速,360金融进入“换挡期”。
不仅营收、净利润的增速在放缓,而且净利润率在近两个季度也开始下滑。净利润率的下滑,也从侧面佐证了360金融目前业务开始逐渐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营销费用增速也在下滑。
360金融发展早期紧靠360集团这棵大树,让360金融消费金融业务快速成长与变现。但随着360集团内部的大量用户被转化完毕,继续深挖难度不小。而在消费金融市场白热化争夺中,开拓外部用户,需要更高的成本,上市之后44.87%的营销支出增速显然是应对增长放缓祭出的杀器。
不过,营销支出的增速也在放缓。根据360金融财报提供的数据,360金融的销售和营销费用支出环比增长率从44.87%降到了7.66%,其核心用户指标例如已批准信贷额度用户数、累计借款人总数环比增长率也分别从27.8%、25.96%下降到了18.72%、17.46%。
今年二季度、三季度营销支出增速放缓,核心用户增长指标增速随之下降,显然以营销换增长持续性较差。营销费用增速一下滑,其相关的指标增速随之下降。
此外,这种依靠高营销获客的方式显然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360金融的净利润率从去年的37.9%下降到今年第三季度的28.72%。显然新的阶段,增长除了持续关注营销拉新促活之外,更多需要依赖对用户的运营,来提升用户对360金融的认可和信任。
深入研究发现,增速放缓只是表面,C端触顶才是本质。
to C触顶,to B实属无奈
从360金融业务构成来说,360金融建立了三大业务线,旗下产品有360借条、360小微贷、360分期等,目前360借条和360分期主要是面向C端,360小微贷则是面向B端的小微型企业。其中,“360借条”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业务模式是使用助贷或联合放贷的方式撮合贷款。
据360金融公布的年度财务报告显示,贷款便利服务费与贷后服务费合计营收38.6亿元,约占2018年度总营收的87%。
以360借条为核心的“助贷”业务,为营收贡献了近八成的收益,单一营收模式显露无疑。不过回过头来看,却也是当时360做金融做好的选择。
正是凭借360集团的品牌背书和巨大的流量优势,毫无门槛的360消费金融业务,才得以快速成长和变现。
依据360金融在18年第四季度上市发布的招股书显示,360金融有22.7%的累计借款人来自360集团的渠道。当然,360集团对360金融的加持还远不止如此。
据360金融的相关负责人吴海生表示,360金融与360集团签订了排他性合作,即集团不能投资360金融之外的其他同类公司,意味着360集团的平台流量几乎全部给予了360金融。
利用360集团近5亿月活的集团品牌,360金融占尽了优势。360集团带来的高转化率和低成本,为360金融发展初期跑马圈地提供了便利。
正基于此,360金融的消费金融业务蓬勃发展,为360金融迅速打开市场奠定了基础。而这些最原始用户量的逐步攀升,也为360金融的上市铺平了道路。
随着360金融赴美上市,国内涌现出一系列新的行业参与者,而由于C端业务的低门槛,市场迅速走向饱和,360金融在C端业务上逐渐逼近天花板。
实际上,减速背后是C端业务的逐渐失势。C端业务容易起量,能够迅速支撑起360金融发展初期需要的势能,但这个红利已经逐渐消散,原有的动力后劲不足,发展的速度自然就慢下来了。
在C端业务失势的情况之下,360金融企图在当下更多通过B端业务来实现增长,实际上未必能如愿。上市以后,360金融更多对外宣讲自己的B端业务方面的技术优势,但实际上并没有拿出有说服力的技术,赋能之说显得空洞。结合360金融目前的状况,to B更像是C端业务见顶,为进一步发展做出的无奈之举。
B端赋能略显苍白
不同于做C端金融,容易快速起量,能够迅速建立起庞大的用户基础,B端业务需要非常好的技术支持,和强大的运营能力,对企业的科技实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对于B端与C端的差别,有专业人士说,隔了不止一座山,是好几座山。
正因为B端业务的复杂性,以及对合作企业的高要求,所以大部分企业只能望洋兴叹。在C端触顶之后,360金融提出向B端进军的目标,然而实际效果似乎并不能尽快显现,相关数据显示,360金融的主营业务还是依赖于C端。
主要做撮合贷款的360借条,还是面向C端的产品,B端业务贡献的收入占比仍然很小。与B端的合作,还停留在浅层的合作阶段。最新的财报显示,360金融在科技服务收入方面同比增长150%,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并没有对外公布该项收入占比。
因此从现实角度来讲,360金融现在更多是一个消费金融平台,在B端上根基并不稳固。360金融一直宣扬的科技赋能,在B端超高的门槛面前略显苍白。
近几年B端的火热,让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企业服务这个赛道,这是360金融选择该赛道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避开已经饱和的C端,通过B端的高门槛筛选掉一些竞争对手,形成自己的优势,但从现实角度上来看,并不令人乐观。
但面向B端的科技赋能,存在几个槽点:其一是纯粹做单独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会要求金融科技公司投入较大的开发成本,单独开发得不偿失;其二是加入做适用于多个金融机构的普惠性的金融产品,对技术要求和公司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这些要求即便是强大的科技公司实现起来也有难度。
再者,在进军B端的过程中,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均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而在B端赋能方面,360金融却鲜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规划设计。
比如,正是对自身B端企业服务的优化升级,腾讯推出了产业互联网理念,京东数科提出了数字产业升级的共建与共生。与之相比,360金融的B端赋能之路黯然失色,并无太多建树。
有了解360金融的相关人士表示,与BATJ旗下的金融公司相比,360金融既无明确战略,也无强大业务与雄厚技术积累,未来更可能是在金融科技的某个细分领域实现单点突破,如反欺诈等等。
高科技是360金融迈向B端的业务挑战是一个重要关口,迈过去就是护城河,迈不过去就是高墙壁垒。此外,更现实的问题是缺失牌照与场景导致在与诸多互联网巨头竞争处于劣势。
缺失场景与牌照成软肋
在国内搞互联网金融的公司一拥而上进入赛道的时候,周鸿祎对此并不感冒,并且对外声明,连大安全都没有搞透彻,去干不了解的金融。语气坚决,让人觉得360真心只想专注做网络安全方面的事情,不过从后来的情况来看,360不做金融也有它的道理。
不过,互联网金融风口之下,国内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纷纷上马金融业务,并且以BATJ等几家大厂为代表,相继推出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模式,成绩亮眼。
2015年,一再宣称不进入互联网金融的360,终究没有耐住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腾讯财付通等互联网公司掀起的金融科技风暴的利好,最终决定亲自上场一探究竟。
不过,此时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圈里面,已经是群雄逐鹿的局面。首先做支付的阿里因为最早进入市场而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其后看到甜头的大小巨头纷纷跟进,腾讯财付通、京东金融、苏宁金服、百度度小满金融、小米金融等等相继进入,就连做网约车的滴滴和送外卖的美团也开始做自己的金融业务。
各家介入的逻辑不尽相同,使用场景是重要考量。阿里依赖丰富的电商消费场景,逐步覆盖到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微信依赖社交场景做支付,也向其他场景拓展;百度依赖搜索场景布局度小满金融;小米依赖自己的生态链和手机硬件优势做小米支付;美团和滴滴也在各自的生活服务场景之上,建立金融业务;更多的国有银行也联合起来进入支付场景,一时间万马齐鸣,顿有百舸争流之势。
但是360金融跟其他巨头系公司相比,360金融缺乏基础的金融使用场景,缺失场景是360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此外,由于起步较晚,360金融也因为手中缺乏高价值的金融牌照而犯愁。
据悉,目前360金融只取得了网络小贷与融资租赁牌照,而支付、银行、基金等相关金融牌照全无,这远远落后于BATJ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
金融牌照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进入相关领域的敲门砖,目前参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这些巨头都基本拿到了大部分的金融牌照。
比如,阿里旗下蚂蚁金服和腾讯旗下腾讯金融,目前除了消费金融牌照之外,基本上囊括了其他六类牌照;苏宁金服除了证券牌照是参股控制之外,其余六个牌照均已入囊中;除了消费金融牌照,百度以及度小满还拥有银行、网络小贷、基金销售、保险、第三方支付牌照,7张牌照中,仅缺少证券牌照;就连最少的京东,也有四块牌照。
由于错过国家监管较松的早期红利,360金融牌照的取得从一开始就比较艰难。最新消息显示,2019年10月,360金融拿下保险经纪牌照。目前,360金融仅拥有网络小贷、金交所、融资担保等细分金融业的牌照,对银行、证券等泛资管,泛金融牌照缺乏概自不必说,甚至连支付牌照、基金代销牌照也没有拿到手。
不少同行直言,“360金融,好似满身金银的裸泳儿,外表光鲜下,随时有失水之险。”由于缺失牌照,所以360金融在与巨头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态势之中。
在面向B端的过程中,这也必然影响到360金融的市场竞争力。
金融科技浪潮下的新机遇
传统金融业在数字化浪潮之下,必然需要走上线上,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然蕴含着大量的创新科技需求,依赖360集团传统在安全领域的技术优势,布局数字化金融工具,建立在巨头之外的差异化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失为一种上乘之选。
目前,360金融旗下研发的“360金融大脑”,专注于反欺诈,以及科技服务输出,包括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信贷、智能催收产品及工具,依靠数字化智能服务,让传统金融业降本增效,同时扩大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群体,服务到以前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客户,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360金融大脑已先后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杭银消费金融等近百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
新机遇之下,能够做的事情也很多,同时还有好多需求亟待挖掘;另外,360金融起步晚、发展快,但跟行业巨头的差距仍然很大,继续加大投入仍然是必然的事情。联系到近来360金融营收、利润增速减缓,过于依赖C端业务,加上B端业务受限于牌照等等问题,360金融通过科技创新对外输出技术不失为一个出路。
当然,对外科技输出的要求也会更高,需要企业潜下心来好好做事,在通向科技服务的这条路上,还有很多关要过。此外,牌照、场景缺失等劣势,都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加以正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未来增长潜力如何,正取决于以上问题的妥善解决。营收、利润增速下滑,是一个提示也是一个契机。换句话说,增速放缓不一定是坏事,企业可以聚焦内部业务,理顺头绪再出发,努力修炼内功,更好的应对外部变化。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