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曹广智获客上开放银行正在取代直销银行
3月23日,上海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曹广智做客21世纪云论坛——“科技助力金融机构抗疫”,他在论坛上表示,在获客方面,开放银行正在取代直销银行。
《21世纪》:金融业全流程线上化已持续以久,此次疫情后会有哪些新变化?
曹广智:疫情后,商业银行将在战略上更加重视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银行必将投入更多的资源推动,加速建立数字化业务体系及数字化经营模式。而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与边界将进一步得到延伸,主要有以下三个变化:
第一,金融产品更全面线上化和场景化。
虽然金融业全流程线上化已持续多年,大部分业务均实现了全流程或部分流程的线上化。但在账户开立、理财产品购首次面签等部分领域或部分环节仍需要到网点办理。
未来预计监管政策将进一步放开或鼓励非接触式提供金融服务。上海银行供应链相关产品已实现开户、审批、签约和放贷全线上化。同时,银行服务与“吃穿住行”生活服务场景相结合,提供线上“金融服务+生活服务”,比如目前上海银行直销银行为疫情影响居家的客户提供“爱奇艺、腾讯、虾米等”VIP权益。
第二,金融服务移动化。
疫情的发生让广大客户都深刻意识到电子渠道的便捷与安全,尤其是手机APP以及微信公众号;未来金融服务将更多的聚集在移动端,商业银行也将更加重视移动端服务渠道的发展。上海银行今年年初刚设立网络金融部,将全行电子渠道与在线金融业务统一在该部门管理与推进。
上海银行作为在上海地区养老金发放的主要银行,退休人群总是在银行网点排长队领取养老金,疫情正促使“最后一群人”接受并使用线上服务,非接触式服务消费持续下沉。
第三,金融服务开放化。
疫情过后,经过“线上”经营尝试和习惯培养的企业,将促使各类B2B、B2C平台用户及业务量的增长,民众也将体验到更广泛的线上服务。都将推动商业银行开放银行服务,将企业金融服务嵌到各位产业链生态平台、将零售金融服务融入各类生活服务生态平台。
《21世纪》:哪些金融IT服务将迎来爆发性增长的机会?
曹广智:疫情期间,“零接触”金融服务需求凸显,成为银行数字化服务能力的试金石和转型变革的催化剂。在具体技术方面:
第一是远程视频、人脸识别、VR、AR、电子证照等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客户通过银行APP等远程视频途径接入,借助人脸识别、电子证照等实现身份核实,可实现远程签约、开户审批等需要双录的重要交易操作。
第二是智能客服、智慧运营等的运用加速银行传统IT架构变革和数字化服务转型。金融机构会更多地使用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技术,实现客户服务、运营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
第三是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业务流程中进一步深入应用,区块链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公开透明”等特点,与线上零接触金融服务的技术需求高度契合。上海银行正将区块链应用于在线贷款逾期催收与资产保全上,通过在线赋强公证直接限制借款人高消费等措施,高效推动逾期资产回收及保全。
《21世纪》:金融云能趁机实现大规模铺开吗?
曹广智:首先,银行上云是一个趋势,这已得到大部分人认同,疫情对金融云发展有推动作用,也会加快相关规范的完善,国内有一定规模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部署私有云,上海银行2016年开始搭建私有云。
但对公有云而言比较复杂,虽然银行目前上公有云比例不高,但后续发展空间巨大。疫情对于生产、运输、人力等都造成影响,如果公司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紧缺,上公有云是不错的选择。但还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及监管合规的要求。数据资产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云上数据的隔离性差,我认为在目前是否选择公有云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第一是系统负载角度。公有云在支持“不可预测”或“变化多端”的短期负载时,用户只需根据使用量付费,如双11、秒杀等情况,可以短期租赁,成本优势更明显。
第二是服务角度。公有云,特别是像AWS、微软、阿里等公有云巨头,有成百上千个SaaS服务,应有尽有,对银行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快速迭代去验证想法非常有价值,直接拿来使用即可。
第三是人力成本角度。科技人员较少的金融机构,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把更多系统上公有云,特别是开发测试环境可以部署在公有云上。
《21世纪》:金融机构如何借助科技来克服在线获客和在线风控等痛点?
曹广智:第一,在获客方面开放银行正在取代直销银行。在线获客需打造吸引流量聚集的线上渠道,自建经营渠道是金融机构常规做法,但在客户体验、平台运营、宣传推广等方面易因缺乏互联网基因而遭遇瓶颈,如前些年的直销银行。
而将产品与服务形成标准化功能并与国内互联网平台巨头合作,依托科技将金融能力输出至具有海量客群的互联网闹市区,融合平台场景及专业的互联网运营能力,成为近两年一种可行的发展思路,即“开放银行”,或Open API。
上海银行2014年成立直销银行,到2019年末线上获客数规模突破3000万,日均存款破300亿元,年交易资金规模超过了30000亿元,主要就是通过开放银行经营能力实现输出,将账户、支付、贷款、理财等基础能力形成标准的对外接口,与BATJ等超过200个大型互联网平台、核心企业进行合作。
第二,在线风控方面,依托科技可以打造实时智能“全面风险管理”。
在贷前,结合物联网的边缘计算、区块链技术等,实现可信的“远程面签”,防控客户核身阶段风险;大数据技术可以在智能风控前期阶段有效识别欺诈,打破信息不对称;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可以解决风控模型优化难题,提高风险把控的规律和准确性。
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资产业务完全透明的数据管理体系,提供可信任数据溯源途径,比如智能合约对借款合同进行跟踪,防止借贷合同被篡改;票据业务潜藏人工操作风险,区块链技术可实现背书信息追踪,防范票据多次流转背书不同步、一票多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