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央行王玉玲用科技手段推动商业银行发放信用贷款
5月2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提出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
实际上,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大量贷款以政府信用支持和房地产为抵押品,银行贷款结构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信用贷款占比处于较低水平。且推行信用贷款客观上存在信用贷款的风险相对于抵押、担保贷款更大,“信息孤岛”尚未打破,缺乏完善的考核和尽职免责评价体系,风险控制和缓释机制缺乏。那么,在此情况下,如何推动银行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玉玲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关于推动商业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出,要尽快建立健全各层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查询机制,为银行打开信用信息共享大门,督促银行改善风险控制模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鼓励各地建立信用贷款担保基金,撬动更多信用贷款发放。与此同时,在监管考核评估方面考虑增设信用贷款有关指标,推动商业银行积极发放信用贷款,进一步发挥银行体系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功能作用。
具体来看,一是强化金融科技手段应用,改进风控模式,督促商业银行及时开发、引进适用于信用贷款发放管理的风控模型,从前端有效控制贷款风险,提高甄别效率。严格落实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合理划分金融资产风险,将债务人履约能力评估、偿付记录和财务状况考察作为重点,弱化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提高中长期信用贷款占比。创新信用贷款产品,推动新增信用贷款更多支持首次贷款的小微企业。
二是健全信用信息归集查询机制,尽快整合分散在税务、市场监管、海关、司法以及水、电、气费,社保、住房公积金缴纳等领域的信用信息,从顶层设计上着手打破信息孤岛,为地方建设信用信息平台提供示范指导。推动各地积极探索建立信用信息平台或夯实金融服务平台功能,除为银行开放平台入口、撮合融资之外,还应对接市场监管、税务、司法等主管部门,确保入驻银行能够通过平台获取企业关键经营信息,帮助银行多维度识别问题和判断风险。
三是完善评估考核办法,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发放信用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推动改善银行贷款结构。调整监管考核办法,考虑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增设信用贷款指标,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用贷款发放力度,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四是加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信用贷款业务的支持力度,缓释银行相关业务风险。同时,鼓励各地建立信用贷款担保基金,建立持续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壮大担保实力,为银行开展信用贷款业务分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