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银行决意成为破局者打造开放银行的“中国样本”
过去两年里,网商银行的开放主要体现在资金和风控等环节,也就是联营贷款模式。但开放银行不止于此,它还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更宽阔的蓝海,等待着创新者们去发现、去挖掘。而仅有网商一家银行的开放是不够的,还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推动更多致力于普惠金融事业的金融机构的开放。
人人都在谈开放银行。只不过,说得多,做得少。
那些落地的开放银行项目,往细了看,大抵流量生意那一套,新瓶装旧酒罢了。
按照咨询公司Gartner的定义,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新的核心能力。
以此观之,开放银行在中国,仍然处在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毕竟,深层次的开放与再造,并非容易之事,同时面临诸多的风险与挑战。
刚刚过完5周年生日的网商银行,决意成为破局者,打造开放银行的“中国样本”。
这是网商银行朝着科技公司自我进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其进一步践行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然之举。
5年服务2900万小微
作为中国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之一,网商银行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其定位是帮助解决小微企业和农村金融的痛点。
在6月30日举行的网商银行小微金融合作伙伴大会上,董事长胡晓明公布了网商银行5周年成绩单:累计服务2900万小微经营者,包括网店、路边店、经营性农户;这些小微经营者户均贷款3.6万元,80%此前从未获得银行经营性贷款。
这一成绩3倍于马云当初设下的5年目标。在网商银行成立时,马云曾希望该行5年服务1000万小微,成为服务小微最多的银行。
网商银行2019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该行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2087万户,同比上年增长70%。这意味着,仅在今年上半年,网商银行又新增800多户小微用户。
在疫情冲击之下,网商银行服务小微的步伐逆势加速,要归功于网商银行与全国工商联及100家银行紧急成立的“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其在短短3个月就服务了1000万小微。
展望下一个5年,胡晓明强调,网商银行仍将聚焦解决小微贷款难这一件事,但将升级目标,加大开放力度。
网商银行设定了代号为“1234”的四大新目标:
“1”是指五年内,用供应链金融方式服务1000万小微;
“2”是指和2000个涉农县区达成战略合作,实现贷款村村通;
“3”代指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向小微群体发放3000亿贷款的免息券;
“4”表示将为4000万女性提供资金支持,为女性就业创造更多选择机会。
可以看到,网商银行将目光瞄准了供应链和农村两大蓝海。
每一条供应链上都生存着大量小微企业,比如今麦郎有5000多家经销商,中国电信有20多万门店,路歌平台活跃了7万家物流公司。尽管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发展较快,但是下沉力度并不够,供应链里的小微企业依然很难获得金融服务。
农村同样是一片蓝海,农户金融的需求满足度比供应链更低,而随着农业数字化,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种植情况等数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缺乏抵押物的问题。目前,网商银行与600+个县域政府达成了战略合作。
打造中国式开放银行
在过去5年里,网商银行所取得的成功,离不开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的支撑,通过服务线上网商和线下码商两大群体,实现了指数级的增长。
为了实现四大新目标,下一个5年,网商银行确立了打造中国式开放银行的核心战略。
对此,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的诠释是,“通过科技驱动,进一步向供应链开放、向农村开放、向金融机构开放,并且坚持微利,坚持普惠,将是网商银行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希望网商银行的实践,能够为全球开放银行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这是对网商银行近年来开放平台模式的深化与升级。
2018年6月,在网商银行成立3周年之际,该行推出“凡星计划,宣布向行业开放所有能力和技术,与金融机构共享“310”模式,目标在3年内,与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为30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
以此为开端,网商银行逐渐完成平台化,一边扩大银行朋友圈,一边融入广大的产业供应链、农村,业务规模增长不断提速。从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该行服务的小微经营者增加接近2000万。
正是有了“凡星计划”作为基础,才有“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的火速落地,并且一经推出就吸引到了100家银行的加入。
中国人民大学今年3月发布的《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指出,网商银行等最早诞生的互联网银行普遍是开放式系统架构,是开放银行的先行试水者。该报告并称,网商银行在疫情期间推出“无接触贷款”,是构建以用户价值最大化为宗旨的开放银行生态的一种有效尝试。
需要指出的是,网商银行有着深厚的开放基因。早在2007年,阿里与建行、工行合作,推出面向中小电商企业的贷款产品,是最早的互联网联合贷款雏形。
为何瞄上开放银行?
走向开放银行,是网商银行朝着科技公司自我进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网商银行进一步践行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然之举。
作为中国第一家将核心系统架构在金融云上的银行,网商银行拥有处理高并发金融交易、海量大数据和弹性扩容的能力。
在胡晓明看来,网商银行不仅是银行,更应是一家科技公司。他并称,区块链、卫星遥感、人工智能、云计算将是网商银行重点探索的科技领域。
在走向科技公司的路上,网商银行必须深入到更广阔的业务场景,在多元化的海量业务实践中不断锤炼技术能力,在开放中持续进化,最终推动商业模式的跃迁。
另一方面,服务小微是网商银行的使命,要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快、更远,它必须深化开放银行战略。
小微金融的分散性与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很难采用集中、统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场景、不同群体,选择相应的合作机构与合作方式。
显然,这不是某一家银行单枪匹马所能做到的,而是需要通过开放银行。这还可以解释,哪怕四大行在全球银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在小微金融方面,由于业务模式相对传统、单一,市场份额并不高。
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近期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称,我国处于金融服务短缺状态的人口超过5亿,此外还有数千万小微经营者。构建开放银行模式,改变传统的线下服务模式,能有效触达新的需求。
刘尚希提到,近期新型肺炎疫情暴发,小微经营者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冲击,线上金融服务表现出明显优势,开放银行的服务模式能把这种优势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在去年末发布的《开放银行研究报告(2019)》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指出,服务客群从“二八定律”向“长尾效应”倾斜,是开放银行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认为,随着开放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更加场景化、便捷化,商业银行能够触达到更多过去覆盖不到的长尾客群,使得商业银行服务客群不仅局限于“二八定律”,而是逐步向“长尾客群”倾斜,这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方式之一。
过去两年里,网商银行的开放主要体现在资金和风控等环节,也就是联营贷款模式。然而,开放银行不止于此,它还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更宽阔的蓝海,等待着创新者们去发现、去挖掘。
此外,仅有网商一家银行的开放是不够的,还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推动更多致力于普惠金融事业的金融机构的开放。